大神中文

字:
关灯 护眼
大神中文 > 三千道机 > 第一六零章 性命双修,拔树寻根

第一六零章 性命双修,拔树寻根

  第一六零章 性命双修,拔树寻根 (第2/2页)
  
  为了验证自己的道途,李修不惜冒险在巴尔山古镇,说动镇国王府小王爷,给他成功地做完第一次实验,李修自己同样也获得极大的收获。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他开始正式接触伪元婴和传统修炼的元婴层次的强者。到了现在,普通元婴已经对李修构不成任何威胁,战金属人,退仝霸,几番破坏主上的计划,在匡若虚和万鬼门老祖等十二大高手的合击之中逃出生天,甚至后来给月神挡劫,元神念头还追击媒介盒子碎片,接近扁平世界,和主上都交过手,安然返回。如今重伤之躯,仅已念头出窍,带着月神,成功逆袭一号。所有一切,都是李修一步步累积和探索的求新求变的结果。
  
  如今末世大劫的讯号已经由妖族开采光了灵矿,正式验证了李修的预想,李修虽然是一介散修,无门无派,更没有和朝廷机构有任何联系,仅凭着他当初在古阳关外的杨家村,从左垣帝星降世获得的一丝天机,一步步抽丝剥茧,依靠自己敏锐的感官,时刻都走在了绝大部分修士的前面。李修一路走来,所有的气运,等于都是他自己争取得来,气运气运,倒过来说,同时也代表着运气,远超同时代的很多人,每次李修的大跨越,都是破而后立,是用命挣到的契机,突破一道道关卡。他虽是散修,但在这个时代之中,已经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一旦李修去抛头露面,他之后的人生,注定不可能再平凡。
  
  事情发展到如今,其实也是李修自己也无法预知到的,他自认为天赋和资质并不高,唯一可以拿的出手的就是他拥有两个世界的经验和眼界,发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使得他的悟性,远超很多强者。到了这一步,李修不得不模仿主上,用人力去提升身边的人的修为境界,第一个选择,当然就是李若乘。
  
  这种人为地提升修为境界,如果技术成熟,其实不存在拔苗助长的负面东西。
  
  从整个人类或者族群的发展和进化的角度看来,无论是寿命、基因、社会的矛盾等,可以说都是人为的努力达到的进化目的,而不是自然发展。
  
  大点说社会矛盾,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半奴隶半封建社会,甚至半封建半资本社会,甚至仙权和神权社会等,都涌现过这个世界,这都是个个时代的主宰者所推行的社会制度,所取得的成果。
  
  都在进步,社会在进步,矛盾就越小,这是必然结果。从刀耕火种到士族林立,甚至到修仙界林立,文明的发展的过程之中,各项建设指标都在提升,而普通人的寿命在这漫长时间中也在进化,可以这样说,修士的出现,最开始就是一批杰出之人,在探索寿命,发生的基因变化,才出现了所谓的仙。每个漫长的修仙时代,仙界从衰到盛,到盛而衰,并不影响普通人的基本进化。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影响和推动进化的就是药物。不要以为普通人吃的是草药,不是仙丹,还说什么进化?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正是尘世之中,许多看似不起眼的普通人,挖掘了很多药方,解决了很多原本的疑难杂症,甚至当时所谓的绝症!亿万次这样的例子,才将先民时代的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延长到如今大千世界的普通人的平均寿命年龄七十岁,这是一个奇迹,却也有迹可循,不是偶然。
  
  李修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人类和族群整体进化的一个进化史,并因此而自创人拳,威力无与伦比。所以,主上在人造伪元婴甚至更强者,李修更多的是欣赏的态度,而不会去诟病他人。说白了,实验的成功如果能够普及大众,主上哪怕可以带领亿万百姓,移植媒介盒子,达到进化,从长远来看,那样的好处绝对大于弊端,这个世界的资源除了灵矿,还有很多未探索之地可以开发,除非末世法劫真正到来,灵气彻底枯竭,那么,大自然中的灵药和灵矿如果没有被开发保存起来,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流失殆尽。但李修觉得暂时还没有到那一步,也就是说,眼下,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如果运用得当,还有契机可以让族群来一次大爆发,因为除了陆地和海域,其实星空之中的星球上,同样也蕴藏着很多宝物和矿石等,只要不是末世法劫,挖掘出来依然可以取代灵石,所以眼下还不是担心人口大爆炸的时候。
  
  不过,李修不认为主上有那样的技术和实力!要想真正普及万民大众,那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个时代有过先例,可见这是天道的规则存在的绝对闭环!能够挖掘出部分合适的人群,进行改造,已经是非常强大的技术,李修自己也同样如此,他的三尸化生诀,也只能说适合部分人,而做不到普及全民大众,相对来说,圣道法门也是如此,不乐皇帝的养魂之地的法门也同样如此。
  
  “李修,我感到全身乏力,肉身宝丹之中的所有力量都被抽空,而我却根本不知道那些力量都去了哪里!”李若乘和李修神魂相交,她的想法和李修的想法也交织在一起,这时候,她明显有一丝恐惧,萌生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