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中文

字:
关灯 护眼
大神中文 > 家兄朱由校 > 番外篇(五)心如明镜

番外篇(五)心如明镜

  番外篇(五)心如明镜 (第1/2页)
  
  时间从不会停止,当它来到天启二十七年,这一年的世界各国都似乎更趋向于安稳。
  
  蒙古国在攻下半个克里米亚汗国及其首都后,迅速将部分不愿意转信黄教的男人屠戮,获得了巨量的财富。
  
  根据事后幸存下来的百姓记载,蒙古人的屠刀最少屠杀了东、北部三分之一的人口。
  
  林丹汗在屠杀人口的同时,也将后方已经繁衍到八十六万的蒙古人迁移到了被屠戮一空的克里米亚境内。
  
  由于缺乏男性,一个蒙古男人可以娶两到三个女人。
  
  在林丹汗的奏报中,蒙古国人口大约有两百万人。
  
  为了消化这些人口,同时为了学习如何守城,林丹汗派自己的小儿子阿布奈和三百名蒙古贵族子嗣前往北京学习。
  
  同时,林丹汗将大量财富用于购买火器、粮食、布匹等各种物资。
  
  林丹汗的西进给了大明更大的科技空间,有着蒙古人的隔绝,朱慈燃在三月初九调拨两万台拖拉机前往西海府从事开垦耕种。
  
  四月初十,大明以宗主国身份与蒙古国签订贸易条约。
  
  其中包括了可以装备四万人的武器装备和火炮,以及每年不断递增的粮食数额,还有各种煤炭、布匹、食盐等等生活物资。
  
  贸易条约的签订,让大明获得了东欧的第一个市场,它给大明带来了每年数十万两的贸易额。
  
  这还仅仅是一个局部地区的缩影,真正需要关心的还有很多地方。
  
  五月,明军再次成功南下,进一步打击莫卧儿帝国,摧毁了莫卧儿在边疆地区的绝大多数补给点,击毙莫卧儿军队三万有余。
  
  七月,英国王军获得了大明的支援,查理一世整训军队,希望尽快结束英国内乱。
  
  七月二十三日,西班牙试图进攻法国,被孔代亲王击败。
  
  八月,由唐国发起的狩奴战争结束,各国版图相继深入利未亚大陆,多着数百里,寡者百余里。
  
  九月,齐国军队结束平叛,株林府地区的食人族被剿灭大半,齐王朱由检命大军在株林府境内砍伐林木,建造营寨来短暂休整。
  
  十月,江南由于暴雨而爆发水患,皇帝朱由校命工部尚书孙元化与工部侍郎宋应星走访。
  
  冬月,经过工部统计,军备院出产的蒸汽机,有大概九成用于农业,剩下的一成用于为纺织厂、炼铁炉、面粉厂和其他工业提供旋转式动力。
  
  由于棉纺机和蒸汽机、拖拉机需要大量的铁、钢和煤,因此这些物资的供应量也随之增加。
  
  这一需求的增加需要通过采矿和冶金术方面的一系列改进得到满足。
  
  腊月焦炭被发现,煤能够变为焦炭,正则木头可以变成木炭一样,焦炭证明是和木炭一样有效的,而且便宜得多。
  
  天启二十八年四月,军备院研发了第一台由机械操纵的鼓风炉,大大降低了铁的成本。
  
  新的鼓风炉抛弃了由皮革和木头制成的风箱,改而用一个泵来代替。
  
  这泵由四个装有活塞和阀门的金属气缸组成,并由蒸汽机来驱动,同时军备院还进一步改善了高炉的冶铁方法。
  
  经过调整,大明的炼铁厂能生产出比原先易碎的熔融生铁或生铁更有韧性的热铁。
  
  为了跟上制铁工业的不断上升的需要,采煤技术也有了改善。
  
  大明引进了齐国的安全灯设计,使得矿工在地下的安全性得到大大提升。
  
  这些种种发展的结果,让大明天启二十八年时所生产的煤和铁比世界其余地区合在一起生产的还多。
  
  大明的煤炭产量从天启二十五年的三千二百万吨,上升到天启二十八年的八千万吨。
  
  同样,大明的铁产量从天启二十五年的七百六十二万吨,进一步增长到了天启二十八年的一千二百万吨。
  
  如此庞大的煤铁产量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工人团体,由一百二十万矿工、炼铁工所生产出来的煤、铁,已经丰富到了足以用于一般的建设。
  
  因此,大明不仅进入了蒸汽时代,也成功跨入了钢铁时代。
  
  大量生产出来的钢铁让大明在地方建设时不用再束手束脚,而水泥突破三千万吨,更是宣告着大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同年十月,大明户部尚书沈廷扬上疏,希望加印三千万两纸币来修建地方设施,对地方的江河水库进行掘深、加高、拓宽等建设,将银子发给百姓。
  
  奏疏上交后,皇帝、东宫与内阁批红,预计天启二十九年农忙后动工。
  
  腊月,经金融司统计,过去三十年里,流入大明的金银铜等矿物价值高达三亿七千余万两,平均每年流入一千二百余万两。
  
  同时,大明流通货币总额大约在四十七亿两,等同平均每年大明都在面对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的速度是每年增长0.25%……
  
  相比较下,大明过去十年新增人口约四千九百余万人,平均每年四百九十万,人口增长率为总人口的2.23%……
  
  因此,金融司上疏提议,将朝廷雇工的最低工价提升至十五文,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提升至二十文。
  
  同时,朝廷每年加印两千万两纸币。
  
  这份奏疏被上奏后,皇帝朱由校并没有立马批复,而是写信将情况和内容发往了齐国。
  
  腊月尾巴,齐王朱由检的回信到了皇帝朱由校手中。
  
  天启二十九年正月初一的大朝会上,皇帝朱由校同意了金融司的奏疏,但同时将两千万两的印钞数额降低到了一千万两。
  
  同时,户部尚书沈廷扬汇报大明朝田亩总数和人口数量。
  
  截止天启二十八年冬月十五,大明共有耕地十一亿八千四百余万亩,牧场约六十亿亩,人口两亿一千四百余万,其中汉人一亿九千二百二十四万。
  
  比较天启二十三年,大明增加约八千万亩耕地,两千万人。
  
  当然,在过去五年里,大明也对外迁移了三百七十二万余人,因此增长人口应该是接近两千四百万。
  
  五年增长王朝十分之一的人口,这样的人口增长离不开大明的医疗和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
  
  不管每个时代,生育困难的原因都是环境问题。
  
  在大明这种半工业半农业的环境下,土地就是生产资料,而新生儿一旦降生,朝廷就会分三亩耕地作为贺礼。
  
  三亩耕地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巨额财富,在拖拉机下乡的背景下,种三亩地并不花费太多力气,最少相比以前那种人扛犁地的情况来说是这样。
  
  养活一个婴儿,一亩地足够了,因此官府分的三亩地,等同是给一个家庭添加两亩地的收入。
  
  这还只是开始,等孩子入了户籍本后,他也就是生产队中的一员了。
  
  生产队每年开垦出来的土地,也都有孩子的一份。
  
  正常来说,哪怕是每年只分两分地,那到十五岁也有三亩地了。
  
  这三亩地加上官府贺礼的三亩地,合计六亩地。
  
  这些地最少在孩子上完中学前都归其父亲管理,到了中学后,如果还想继续深读大学,其父亲还能再拥有五年的土地使用权。
  
  而且,让孩子上大学,是能最大利益化的一个流程。
  
  只要上了大学,住宿和吃饭问题就都由学校解决,家庭只需要支出书本费和学习中需要的笔墨纸张费用就足够。
  
  大明的教育成本是极低的,朝廷每年都得拿出25%的财政来用于教育,这是教育之所以便宜的原因。
  
  至于这笔银子从哪里来,那自然是通过海外贸易和海外矿产、以及庞大的农业税了。
  
  因此,种种原因下,根本就不存在会有愚农不让孩子上学的现象出现。
  
  孩子上学不仅不会为家里增加负担,反而会减轻负担。
  
  这一整套的设计,都是源于齐王朱由检执政时期,朱由校和内阁从未做过任何更改,而效果也是出奇的好。
  
  对于体验过这个时代农活,并且没有太多娱乐方式的孩子们来说,有各种兴趣班的学校才是他们最想去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