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中文

字:
关灯 护眼
大神中文 > 御煞 > 第658章 冤冤相报浊流世(四更!)

第658章 冤冤相报浊流世(四更!)

  第658章 冤冤相报浊流世(四更!) (第1/2页)
  
  以神元的交织与共鸣而洞见那幽深元理的纯粹神韵,青荷的邀请本身并非仅只是借口而浑无道理,事实上,楚维阳也相信青荷所言说的那些,她能够将这一步的修法走通,但却未必能够落于文字。
  
  昔日里曾经有著录过书经的楚维阳,对此颇有感触。
  
  饶是昔日里已经将真形道途修持得那样的精妙,想要汇聚经典,也不得不慎之又慎的回溯与参悟诸般,最后才在反复审慎的思量之后,才将这一切落于文字,而是的诸般义理不失之神韵。
  
  当然,或许也正是因为有着昔年的那诸般经历。
  
  所以楚维阳而今在完整的感触到了青荷关乎于此法的神韵,关乎于走通修途的心路历程之后,道人几乎没有耗费多少的心力,便依循着昔日著录书经时所驻足的玄境,以昔日落于文字的诸般思感与念头,几乎是在顺理成章的朝着道法的根源处反向推敲与梳理而去。
  
  这意味着楚维阳的真形道途于世间的诸般道法,于人世间的天地自然万象之中,不再是那骤然显照的昙花,不再是横空的玄虚天河,而是切实将源头扎根在人世间,扎根在万象之中,扎根在道法最基础的变幻之中的完整道统法脉!
  
  便像是玉髓河一样,而今楚维阳所落于文字的,便是这“玉髓河”的“河源地”!
  
  而也正是有了那河源地繁盛茂密的水网,才最终汇聚成了玉髓河本身的恒久不易!
  
  这意味着凡有修士,在完成了炼气期打熬法力精纯的过程之后,一朝洞入筑基境界,便可以以玄家存神观想的方式,洞入悬照与凝练道图的一步,以此为自己日后修持真形道途奠定浑厚根基。
  
  这一步的紧要,几乎是与筑基境界打磨道法根基是同等重要并且可以兼而有之、并驾齐驱的!
  
  当然,或许正是因为着这一部《琅霄山主阐青荷道人存神观想道图心印元经妙旨》正与早先时楚维阳所著录的书经同属真形妙法,正是一脉相承的缘故。
  
  因而,饶是楚维阳用着云海青天符笔,以香火之力为灵墨。
  
  但是这一回落笔的时候,反而不复再有昔日时那般的笔落惊风雨、泣鬼神的磅礴声势。
  
  好似是在天机感应之中,楚维阳此时间的所作所为,更像是对于自身完整经典的拓展与传续,浑似是早先时书就了第二卷,而今是正在补全第一卷,但两卷合一,仍旧是楚维阳的真形经典而已。
  
  但也浑似是因为着这样一脉相承的因由,当楚维阳的每一笔落下,每一页灵符纸的书罢,那书页本身都在香火之力隔空之中的映照之下,陡然间显照出某种灵韵层面的变化。
  
  进而,连带着楚维阳的袖袍之中,那《琅霄山主说九法三相真形妙经元典》的原本显照,同样在灵光的托举之中悬照在半空之中。
  
  于是,在之后的过程之中,楚维阳这里书就一张,那灵符纸旋即便遁空而起,与道书本身熔炼为一体,而不分彼此。
  
  分明是后续补全与书就的《元经妙旨》,可是在这一刻却具备着与道书原本昔日历经《玉册》造化的同一待遇。
  
  而也正因此,因为这本质乃是青荷所创的妙法的缘故,因为楚维阳毫不遮掩的将“青荷道人”的名讳写在书名上的缘故,当楚维阳正笔耕不辍的连连书就铁画银钩的符箓篆纹的过程之中,无声息的运数感应随着道书的补全而继续有所变化。
  
  只是这一回,那天机灵犀所化作的濯濯清流,不仅仅灌涌入了楚维阳这里,更灌涌入了青荷的身上。
  
  进而,那寻常运数之力蜕变与升华之后的天机灵犀,便同时间为两人那磅礴的思感与念头之中尽皆灌涌入了无法想象的繁盛灵感。
  
  当然,面对这样细微的变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承受着天机灵犀灌涌,并且有着镇运宝器辅助的楚维阳,几乎察觉不到甚么明显的改变,纵然灵感涌现,也仅只是教楚维阳著录书经的过程稍稍快了些而已。
  
  可是这样的变化,在青荷的身上,便陡然间明显了起来!
  
  要知道,虽说百花楼的修士最善给人聚敛鼎沸声势,可青荷自修道以来,自己尚还未曾有过甚么声名鹊起的经历,因为仅只有些许大教嫡传道子的声威而已,以维持着自身运数,不至于凋敝而招致甚么霉运灾劫。
  
  但若说什么运数之力暴涨,则是青荷从未曾有过的经历。
  
  更不要说,而今因为楚维阳的关系,所牵引而至的,更是运数之力蜕变升华之后的天机灵犀!
  
  轰然炸裂开来的灵感本身,几乎教青荷因之而失神!
  
  这便是主人长久留驻的修持妙境么?
  
  几乎顷刻间,趺坐在云床之上的青荷,其身周萦绕着的百花煞气漩涡,便陡然间愈演愈烈起来,声势之汹涌,尤见得了些许昔日师雨亭炼法时的景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