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精准的预测 (第1/2页)
众所周知,火星大气层稀薄,温室效应弱,导致地表温度非常低。
无法让人生存居住。
要想让火星变成人类文明的第二个家园,就势必要对火星的环境进行改造。
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增加大气层厚度,提高火星表面温度。
使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增多。
另外甚至要在火星南北两极,建造人工磁场。
来保证改造后的环境能保持稳定。
而这些改造流程中的任何一项,对哪怕现在的人类文明来说,都称得上是非常浩大的工程,想完成的话不知道要做多大投入。
关键还不知道,真去做了这些之后,最终的结果是否能让人满意。
毕竟,这可不是三五年,就能看到成效的东西。
它的跨度将会是几十上百年。
如果环境改造的方案又比较柔和的话,那周期也会暴涨至几百上千年。
徐源想要改造火星环境,为人类文明未来的发展提前布局。
就需要先确定,自己拿出的方案是否可行。
只能说,幸好常温超导材料的攻克,促成了真正超导量子计算机的诞生。
刚好能帮助徐源运算为火星环境建立的大模型。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尤其是专业性极强的专家,这话可谓一点不假。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徐源在众多世界知名计算机模型领域专家帮助下,总算顺利把这个模型给建立起来。
——
让万千学子为之拼搏的高考,已然落下帷幕,时值酷暑夏季,众多科研人员却汇聚在全球太空探索联盟的总部大楼之内。
其中一个宽敞的大厅,早已被改造成了中控核心。
作为操控火星模型的地方。
此刻巨大的显示屏幕前,徐源穿着件短袖,虽和周围其他穿制服的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目光却始终注视着屏幕。
能够看到在屏幕中间,有着一颗旋转的火星。
正是这段时间大家完成的伟大作品。
火星环境大模型。
而今天聚集在这里的原因,便是要对这模型进行准确性验证。
毕竟如果不确定,模型的演算结果正确,又怎么判断那些火星环境改造方案可行。
“徐首席。”
“我们的火星模型已经调试完毕,量子计算机那边也把算力全留给了我们,现在随时可以进行摹拟。”
年过半百,目前担任箐华计院院长的彭毅恒,这时突然开口向徐源提醒道。
徐源则明显很相信对方,闻言当即点头道:“那就正式开始吧。”
彭毅恒能当上箐华的院长,正是因为在大模型领域有着很高的研究,他在得知徐源要建立火星模型,并打算通过量子计算机来尝试用模型模拟火星环境变化,顿时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基本上没等徐源来找,便主动表示愿意帮忙。
并在加入大模型团队后,很快便被徐源吸引,对这个火星模型越发期待。
毕竟如果真能成功,可以准确模拟火星环境变化。
那么也能应用到其它星球上。
所能产生的价值,绝对是无法估量的。
关键他从事这个领域,研究了这么多年,可还没有过使用量子计算机演算的体验。
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个机会,不牢牢抓住怎么行。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并没有错,在大家的配合下,徐源只用几个月便完成了模型。这种效率哪怕是他,都只能是望尘莫及。
不过眼下最期待的,自然还是模型的验证结果。
大家都想知道,自己参与研发的大模型,究竟会有怎么样的一个表现。
得到徐源的肯定回应后,彭毅恒哪里还会耽搁,当即便转身走过去操作安排起来。
至于具体的实验内容,则是通过模型的演算,提前得出后续火星某处环境的变化,并通过火星上的探测设备和卫星,来进行观察和最终的确认。
是的。
这几个月征途号可一点没闲着。
除多次在地球月球火星之间往返之外,还顺便在火星轨道布置了几颗卫星。
可以确保地面,能随时掌握火星的情况。
如此也能方便,后续改造环境方案实施后,来判断改造的程度。
很快,随着量子计算机的强大算力运行,屏幕上的虚拟火星也开始变化起来。
其中最显眼的,便是火星大部分地区,所标注出的环境变化。
而这个过程还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大厅内突然便响起了彭毅恒惊喜的声音。
“徐首席。”
“根据我们的模型计算预测,五个小时后,火星北极区域会出现干冰雪。”
“预计持续时间为2小时20分钟。”
徐源听到彭毅恒的喊声,面部上的表情并没有明显变化。
显然他也注意到了这一情况。
对于火星环境他肯定是非常了解的,其中有一点便是火星上面也会下雪。
只不过和地球上的雪不同,火星上面的雪花是由二氧化碳构成,并且雪花在落到地面之前,便会蒸发到贫薄的火星大气层中。
如果有人能够站在火星地面上赏雪,顶多只能看到雾状的东西在上面漂浮。
不过火星南极和北极虽然都会下雪,但根据已知的数据表明,火星南极的降雪量要远大于火星北极。眼下模型预测很快火星北极会出现干冰雪,这刚好是检验模型预测是否精准的机会。
基于这一点,徐源心里还是有些欣喜的。
因为越快证明模型的准确性,便能去验证他的那些对火星环境改造的方案。
确定可行的话,便不用像现在这么拘谨,立刻便能展开行动。
伴随着念头停留在这里,徐源没有丝毫耽搁时间。
顿时便转过身去,将目光停留在了何鲁平身上,并沉声告知道:
“何院,你们注意火星环境的监测,尤其是北极周围区域。”
“放心吧徐首席。”何鲁平应声回答。
就这样。
接下来的时间,现场众人的注意力,也都放在了从火星轨道卫星以及检测设备,实时传输回来的环境监测数据上面,想看看模型的预测是否真的精准。
但说其中最忐忑的,则还是要属伍德教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