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中文

字:
关灯 护眼
大神中文 > 楞严经修学法要 > 第6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第6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第6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第2/2页)
  
  这第六意识开始修观,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关键在回光返照这四个字。你就不再管外境怎么样。修行人回光返照,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不希望临命终的时候,你的生死业力太重,你希望临命终的时候,离开三界比较好离开啊,有一个观念很重要:你从今天开始,别人怎么样,你都不要管他,跟你没有关系,他造他的业,你只是在受果报,你做你该做的事。你说:诶,你骂我、我也骂你,那两个都堕落。一个修行人不是这样子。你骂不骂我,是你决定,我做我该做的事。你怎么说,那是你的事,一个菩萨不会因为别人说三道四,就不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可能的事情。你讲你的话,是你自己的心攀缘一个所缘境,你造你的业,我安住我的真如,我圆我的菩提道,我造我的业,这本来就是各人走各人的。
  
  回光返照就是说,你的心不要在外境活动,把心带回家。然后安住真如以后,你启动的是般若解脱法身。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开始仁者心动,你就出去了嘛,就跑出去了。跑出去以后,就开始创造生死业力。你的心遇到外境的时候,回光返照修空假中三观。安住当下、创造未来,做你该做的事,你的心就往圣道的地方走了。
  
  这两个选择、这两种根本,我们的心同时有两个开关,看你要启动哪一个开关嘛。所以诸法因缘生这个很公平嘛,你的因地是一个生死的因地,你当然召感生死的果报,这跟上帝没有关系嘛。你选择启动真如的开关,你选择回光返照,我不管别人怎么样,我安住我一念心性,做我该做的事,你启动的是一个圣道的开关:法身、般若、解脱。所以《楞严经》这个地方讲得很清楚:
  
  生命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们不要管过去,过去就让它过去,过去的颠倒,从今天开始你要思考一件事情:你将往哪里而去?这才是我们的重点!
  
  我们一般人,当然你开始学佛以后,你不是说马上改变。学佛以后,你开始回光返照以后,我们是真妄交攻,后面《楞严经》讲到五十阴魔会说到,我们攀缘的路还是会走,但是真如的路还是走,到最后会真妄交攻。但是你必须要保证,你真实的力量要强过虚妄的力量。你说:诶,我完全没有虚妄的力量,强人所难嘛、不可能嘛。那个生死凡夫。但是你带业往生就是说,你那个真实的力量是强者先牵,你临命终的时候凭什么能够正念分明?凭什么?我们平常也打妄想、也起正念,就像抽签一样,你怎么知道你抽到是正念,你怎么知道?当然你平常的时候,正念的力量要强过妄想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读经典?就是借教观心!一个修行人,什么叫做静坐、修观?就是你跟你自己沟通。你必须跟你深层的自我意识沟通。说:你不要这样子,不要老是喜欢攀缘,你看你攀缘的结果,你得到什么?无量劫来你攀缘也该够了吧。每一生都攀缘,你看你现在得到什么?什么都没得到,除了生老病死,得到什么?对不对。我们是不是可以应该换一个新的生命?回光返照,听佛陀的开示改变一下自己。所以你一定要跟自己,你一定,我跟你讲,修行不能强迫。说:诶,你不可以怎么样,没有用,反弹更厉害。不能用压抑式的修行,要用道理来说服自己。所以为什么要读经典?就是你用佛陀的教理跟自己沟通,跟过去的你沟通。所以我们在修行当中,你开始修《楞严经》你会发觉,你遇到事情会出现两个声音,一个是过去的声音…诶,要怎么做…不可以!要怎么做…会有两个声音在你内心当中同时出现,那你就必须要选择正确的声音,你每一次都选择正确,你那真实的力量就慢慢扩大。
  
  我们不是说听了《楞严经》就马上把妄想抛掉,不容易的,因为它跟着我们太久、太熟悉了,这一条路闭着眼睛都可以走了,太熟悉了。但是你先明白道理,你先有一个目标,你每一次的失败当中就呵责自己,让你自己从失败当中,累积一种改变的力量,至少你就有希望。你好过一个人什么都不知道,你这个人没有希望了。你连什么是真、什么是妄都不知道,你还有希望。你说:我知道了,我改变不了。至少你知道了,你已经开始改变了,你就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看到你的未来、一个人看到希望嘛。
  
  以前我们的教务主任慧天长老说:修行啊,不怕慢,只怕站。站着不动那就完了。说我走得很慢,走得很慢也在走嘛。所以忏公师父常说:修行点点滴滴。其实这种暴起暴落的修行,我们不是很赞同;今天修怎么样,明天拜三千拜,我们也不赞成。这种人一般容易退转。点点滴滴就是说,你保证:我今天比昨天进步,我后天要比明天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那说进步一点点,也没什么明显,至少你在进步当中,我们看到你光明的未来。
  
  一个人可以有一个不好的过去,也可以有一个不是很满意的现在,但是你一定要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那么:美好的未来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呢?从你每一个念头当中,坚持正念,这个坚持,不随妄转,点点滴滴,我们就看到你美好的未来,看到极乐世界的功德,点点滴滴开始出现。
  
  所以《楞严经》理论篇在讲安住力、调伏力,它讲修行的时候,就先讲二决定义,先讲发愿。其实在修行当中要多一份坚持,不容易的!外境的刺激、你内在的习气,两个碰撞能够坚持不迷、不取、不动,那你要有些愿力才做得到的。所以在整个修行当中:安住力、调伏力还有坚持力。而你每一次的坚持,其实你极乐世界的功德,那莲花就慢慢慢慢开展出来,就是这样,明白道理,然后坚持下去。当然你明白道理是很重要,你不明白道理,那你就不知道怎么修行啦,你连改变从哪里改变都不知道,这个开关,哪一个是生死的开关?哪一个是涅槃的开关?你都不知道啦,那你就是错乱修习了,闭着眼睛修行,所以这个地方佛陀讲出了两种根本。
  
  开悟的楞严就是讲这个——你要能够了解真跟妄的差别——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丁二、开显真心(分三:戊一、直指见性是心非眼。戊二、约客尘显见性不动。戊三、约标指显见性无还。)。
  
  戊一、直指见性是心非眼(分二:己一、以拳例见定其常情。己二、引例破执正显见性。)
  
  就是在能见当中,在眼根当中,佛陀指出:眼根当中,能见的是我们一念心,而不是眼睛。眼睛只是个色法。我们一般有所得的心,就住在眼根,以为眼根能见,其实那是我们各人的执着。其实我们把心带回家的时候,我们发觉真正能够见的是心,眼根只是个工具。
  
  己一、以拳例见定其常情
  
  佛陀以拳头来比例我们的见性,来按定阿难尊者的情执所在。阿难尊者的情执到底在哪里?
  
  双徵拳见
  
  【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佛陀把这个拳握住,变成一个光明拳。佛陀提出三个问题:个光明是怎么来的?第二个这个拳头是怎么形成的?第三个你用什么去见?
  
  这当中有能见跟所见,能见是谁?第二个所见有两个:一个是光明相,一个是拳头相。提出三个问题,看阿难回答…
  
  阿难尊者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这光明是怎么来的?因为佛陀的身体他本来就是阎浮檀金的光明,阎浮檀叫胜金,它是印度的一棵树,这棵树它整个枝叶花果都是紫金色的光明,那么比喻佛陀的色身像阎浮檀树的金色光明。赩如宝山,这个赩就是,金色的光明叫赩,像宝山一样,这是佛陀过去清净的波罗蜜所成就的,所以才有光明,这个回答是正确的,光明是由清净的善业所成。
  
  我实眼观这个地方有问题啦!这个回答我们先保留。
  
  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怎么有拳头呢?因为佛陀的五个手指头,把它屈握起来,而形成的一个拳头的相状。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佛陀有三问,阿难尊者有三答,这当中两个正确,一个错误。错在哪里呢?我实眼观。佛陀就扣着这一点,开始要开示:
  
  陈述法喻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
  
  佛陀告诉阿难说:我现在用真实的道理来告诉你,即便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对于真实的道理都要假借日常生活的譬喻才能够悟入的。佛陀就告诉阿难说:譬方说:我的拳头。我为什么有拳头呢?因为我有手嘛,我手要弯曲才构成拳头,所以如果没有手,当然没有拳头,这是很合理的。那么从这个道理譬喻说,你假设没有眼根,你就见不到东西了。那么用这个眼根跟拳头的譬喻,这样的道理是不是均等呢?说:没有我的手、就没有我的拳头,这就好像是没有眼根就见不到一样,这两个道理是均等吗?看经文:
  
  迷执未悟
  
  【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阿难尊者回答说:是的,世尊!没有我的眼根,就构不成我的见;这就正如佛陀没有手,就不能构成拳头的,事义相类,这两种情况是相通的。
  
  这个地方就按定了阿难尊者的情执,阿难尊者的心,住在眼根、住在他的色身。他以眼根为能见,这是其中的颠倒想,他没有真正把心带回家,心有所住,就回答这个错误的问题。当然佛陀应该破斥他。破妄显真嘛,要把这个真实的心性,到底我们的本来的面目是什么,把它开显出来。
  
  己二、引例破执正显见性
  
  这个地方佛陀引例,引出一个例子来破除我们的执着。来正式开显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现前的一念心性。
  
  正斥其非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
  
  佛陀告诉阿难说:你说这两个眼根跟拳头的道理是相通的,这个道理是不成立的。怎么说呢?比方说,一个没有手的人,当然就没有拳头了,但是没有眼根的人,非见全无。非见全无蕅益大师说等于是非全无见。他并不是什么都看不到啊,没有手就没有拳头,但是没有眼根,不表示你看不到。为什么这样讲呢?看下段经文:
  
  举例发明
  
  【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佛陀讲出一个道理,为什么能见是心而不是眼根呢?
  
  佛陀说:你可以在马路当中,询问那个眼根败坏的人:你这样整天走来走去,你看到了什么呢?那么这个盲人,他一定回答你说:我看到眼前完全是黑暗之相,其它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佛陀说:从这个道理来看,前尘自暗,见何亏损?那是所缘境是个暗相啊,能见的心没有亏损啊。能见的心有不变、有随缘嘛,随顺光明的因缘看到种种的色尘,随顺黑暗的因缘看到暗相,他能见的心没有改变嘛。见何亏损?能见的心没有亏损啊!
  
  那么阿难说:这个盲人看到黑暗之相,怎么可以说见呢?
  
  佛陀说:怎么不算见呢?佛陀说:诸盲无眼,唯观黑暗,这些没有眼根的人看到黑暗之相,跟一个有眼根的人处在黑暗当中,所看到的黑暗之相,是有差别?还是没有差别呢?
  
  阿难尊者回答说:这个暗室中的人看到黑暗,跟眼根败坏的人看到黑暗,是完全没有差别的。
  
  你看你眼根正常的人,在一个没有灯光的黑暗,他也是看到黑暗之相嘛。眼根败坏的人,他也是看到黑暗之相,这两个黑暗之相是曾无有异,二黑校量,两个黑暗相比较起来没有差别。好,那这个地方说出什么道理呢?看下一段:
  
  眼见成谬
  
  【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
  
  佛陀就正式破斥能见是眼的这种邪见:
  
  他说:假设一个没有眼睛的人,他看到前面是黑暗之相,但是他遇到一个好医生,把它的眼光治好,那么他从前尘的境界当中,又看到种种色尘,那么这叫眼见。因为他眼睛治好了,所以眼睛见到了。那这样子的话,从这道理来推,那一个暗室中的人,他本来看到的前面是黑暗的,你给他一个灯光,他也见到种种的色尘,那应该叫灯见哦。因为灯光的缘故,他见到种种色尘。那既然是灯见,灯能有见,那它就不是灯,那它就是一个心法,不是一个物质了。又则灯观,何关汝事?灯能够见,灯是身外之物,关你阿难尊者什么事情呢?
  
  所以真正能见的是那一念心,眼睛只是一个工具,工具败坏了,他看到的是暗相,但是真正能够看到的是那一念心,那个心是不会败坏。它是随顺因缘而见明、见暗,那个能见的心是不会败坏。我们看总结:
  
  心见正义
  
  【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所以我们应当了知,灯光只是帮助显现色尘的一个工具。那么真正能够见到的是眼睛而不是灯,而眼睛其实它也是一个显现色尘的工具,真正的背后的主人翁是谁呢?是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而不是眼根。
  
  这个地方就道出了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叫做日用而不知啊。古人说:有一个无为真人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但是我们没有真正回光返照,不知道它的存在。
  
  开显真性一定要借用显体,假借事相的因缘,才知道心性的存在。你看禅宗它常说: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喝茶去!因为你的舌头跟茶一接触的时候产生感受,那我们一般人不会喝茶,就说这个茶不错哦!心随境转。那么会喝茶的人他是回光返照:诶!我为什么产生这个感受呢?它从什么地方来呢?开始回光返照。喔…原来是我有一念的心性。这个六根只是个工具嘛,那是一个果报体,那是过去的业力创造一个工具让我们用嘛,这个房子是借假修真啊!
  
  这禅宗常说:喝茶去、吃饼去!但是你要会喝茶、会吃饼才算啊。你要不会喝的人,那是心随境转,那就是攀缘心。你要回光返照,找出喝茶是谁?念佛是谁?找到那个清净本然的一念明了的心性,那就是我们真实的安住处了。所以我们现在叫做日用而不知。其实,我们真实的心性没有离开我们,它从来没有放弃我们。古人常说: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我们过去造了很多的业、起了很多烦恼,到三恶道去,我们一念清净的本性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只是我们没有去承当它而已。
  
  古人常说:真妄不隔一条线——
  
  你看我现在看这一朵花,我被这个花所转──诶…这个花不错、很好,妄心!但是我同时看这个花,我说这个花不错,回光返照──它只是一个假名、假相、假用,我不迷、不取、不动,当下就是真心。所以你看花,你同时是妄心,也可能同时显现真心。关键在于你向外攀缘跟向内安住,关键在这里。所以你要知道真心跟妄心不隔一条线。
  
  我们这一念心,随时可以变成魔王。它随时也可以变成佛陀。你操作得当,它就显出佛的功德;你操作失当,它就显出魔王的可怕,就是这样子。佛陀跟魔王也没有隔一条线,这个大乘佛法讲不二法门,痛苦的根源也是它,安乐的根源也是它,关键你要能够了解这两个之间的差别。我们的心没有错,是我们操作失当。
  
  这地方如是见性,是心非眼意思就是说:我们的见性没有离开我们嘛,你不必说要去哪里找,你只要放下妄想,它就显现了。我们自己日用而不知,我们自己不去直下承当,如此而已嘛。所以我们错失了良机嘛。不是说:要你去远离妄想,另外找一个真心,不是。你远离妄想的当下,当下就出现。是这个意思。所以到这个地方,佛陀知道破妄显真,其实这两句话,是一句话——破妄的当下就是显真,显真的当下就是破妄。你把这个破除妄想跟开显真心,你刚开始的时候思考,我们是两方面的思考:什么是妄想?向外攀缘;什么是真心?向内安住。先把它分出来。但是你慢慢的要把这两句话要合起来,你就成功了、你就开悟了。
  
  破妄当下就是显真。因为你打妄想的心也是真心,你迷了就是全体是妄。一念迷,全真成妄;一念悟,全妄即真。你说:我成佛的时候,我在菩提道下一念的相应,啊呀,夜睹明星,朗然开悟。那一念心,跟你现在打妄想的心有没有一样?也可以说一样,也可以说不一样,体性是一样,作用不同。你打妄想的心,就是你成佛的心。但是你也可以说不一样,但是你也可以说一样,这是你去体会。你现在打妄想的心,你胡思乱想的心,跟你成就诸佛时候的那一念心,是一样也不一样——体同用别。
  
  到这个地方,佛陀开始讲真妄不二了。你看佛陀在前面的时候,是妄就是妄,真就是真。妄想启动生死的根本,真心启动涅槃的根本。现在这两个把它结合在一起。真在哪里呢?就在妄中,你觉悟了--妄想全体变成真,你起颠倒的时候,全体又变成妄。这个是大乘不二法门!这个大家要好好体会、体会!
  
  好,我们今天上到这里,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